京ICP备2023000331号-28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中的依据包括:
1.法律;
2.行政法规;
【资料图】
3.地方性法规;
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参照适用的规章。
找法网提醒您,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裁决,因而其程序必须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此外在有关审判组织、送达、开庭、委托执行等问题的解决上,也适用人民法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
二、行政诉讼起诉状书写格式如下: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2.被告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
4.需要写明具体的行政行为;
5.案件的事实与理由;
6.写明相关的证据,有证人的,需要写明证人的信息。
三、起诉人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证明行政行为存在的证据材料。起诉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2.起诉人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证据材料。这是原告资格的证明问题,如果起诉人提供不出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院也会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3.起诉符合起诉期限规定的证据材料。但如果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
4.符合其他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主要是指法定复议前置案件,起诉人应当提供被诉行政行为经过复议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