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3000331号-28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资料图)
■一周之声
人工智能可分为专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专用人工智能,只能通过一套特定的算法,完成特定的任务。通用人工智能又称强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它能接收不同类别、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包括文字、影像、语音,然后把它们融合在一起,遇到新任务时,就可以快速“想到”做过的相关事情并调用掌握的相关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目前,一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正向办公、生活等领域渗透,一批生物制药、遥感、气象等垂直领域的专业类大模型走向应用。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涵盖理论方法和软硬件技术的体系化研发能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预训练大模型蓬勃发展,形成了紧跟世界前沿的技术群。也应看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仍然任重道远。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海量数据,生成近似原作的产品,也将在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保护、打击虚假信息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政府、行业、企业等相关各方应加强风险研判,共同制定标准和制度规则,有效防控人工智能的科技伦理风险,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谈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这一减一加,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从个人角度看,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从国家层面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基础总体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等问题和不足,亟待加强和改进。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加快补短板,在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盘活各方面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并提供资源和课程,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科学教育的机制。此外,还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帮扶托底工作,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谈教育“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