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3000331号-28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资料图片)
正义网东营6月12日电(记者郭树合通讯员来倩倩)“指令广饶县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再审。”6月9日,山东省东营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一级检察官刘健收到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再审决定书时,会心地笑了。这已经是她借助“一人异地多案”监督模型办理的第3件抗诉案件了,通过此类案件的办理,有助于更加准确惩治犯罪,维护司法公正。
2022年,在办理李某某涉嫌盗窃案时,东营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聂小亮发现,李某某因涉嫌诈骗罪在其户籍地执行社区矫正,因而无法重复执行。时值东营市检察院党组正在大力推进数字检察建设,第一检察部迅速召开检察官联席会,研究讨论此案,并决定对此类案件开展排查,查看是否有研发监督模型的必要性。
“我们在排查后发现,此类案件并非偶然,一个犯罪嫌疑人一段时间内在不同地区因相同或不同犯罪事实多次立案,不同地区司法机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后作出不同判决,导致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判决无法执行,这在造成司法资源浪费的同时,更影响了惩治犯罪的质效。”该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苏丽娟在谈及模型研发必要性时由衷地说。
东营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向检察业务保障部提出应用需求,反复讨论,设置研判规则,在东营市检察院建设的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中研发出了“一人异地多案”法律监督模型。该模型借助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采集到的检察业务系统数据,通过筛查同一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时期内不同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所有案件,排查嫌疑人是否存在一人多案的情形。平台在比对分析发现相关线索后,会自动推送给嫌疑人相关案件的承办人及市检察院相关业务部门进一步研判。
刘健便是在接到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推送的监督线索后,发现被告人郑某某在桓台县(广饶县管辖)、东营区交叉实施盗窃,郑某某被两地法院在执行期限内同时作出有期徒刑缓刑和有期徒刑判决,使得判决结果执行冲突,无法执行判决。东营市检察院遂依法向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成功办理了该案。
“‘一人异地多案’监督模型从‘小切口’入手,却为我们实际办案省去了‘大麻烦’。”刚刚将王某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移交给利津县检察院办理的垦利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邱迎辉说。在受理了王某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后,邱迎辉收到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的提示,王某某另外有两起案件分别在河口区、利津县检察院办理中,邱迎辉第一时间向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汇报,经市检察院商请市中院指定王某某案由利津县检察院管辖,有效避免了一人在多地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办理,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
据悉,使用该监督模型以来,东营市检察院先后发现“一人异地多案”监督线索53件,已经成功办理11件;其中,在审查起诉阶段指定县区院改变管辖实现并案审查、并案审判6件;提起审判监督抗诉5件,法院已改判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