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资料图片)
证据包括直接证据、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等,在诉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证明案件事实的重要材料之一,决定案件的审判结果,因此,打官司时掌握有利证据才能胜诉。今天,找法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什么是原始证据,什么是直接证据,原始证据与直接证据有哪些区别,原始证据保存多长时间,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证据的有关知识。
一、原始证据和直接证据有哪些区别
就刑事案件而言,一个证据就能单独直接指出案件主要事实,这样的证据就是直接证据,它与间接证据相对应;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没有经过复制或者转述或者传抄的证据,它与间接证据相对应。原始证据与直接证据,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原始证据就是直接证据,也不能认为传来证据就是间接证据。比如录音录像往往是直接证据,但不一定是原始证据(原始载体)。再如犯罪现场遗留的物品、痕迹等是原始证据,但不一定是犯罪分子留下的,不一定是直接证据。
二、原始证据保存多长时间
国家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各类证具的保存时间做出明确规定,所以原始证据的保存时间也只能参考一般证物的保存时间。
1、档案至少30年,证据至少15年。
2、法律依据《关于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
3、诉讼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特点,凡属本院审判活动形成的需要长远利用的诉讼档案,划为永久保管。凡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查考使用的诉讼档案,划为长期保管,保管时间为60年。凡属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需要查考利用的诉讼档案,划为短期保管,保管时间为30年。具体案卷保管期限的划定,参照《保管期限表》办理。
4、刑事案件中的赃、证物,除按国家有关规定上缴国库或退还受害人的以外,民事案件中的权益凭证,在结案后,除应当退还当事人或当事单位的以外,凡需附卷保存的,其保管时间与案卷划定的保管期限相同。刑事案件中的证物,不宜于长期保管的(如血衣、凶器等),在没有新的规定以前,仍依最高人民法院(64)法研字第77号《关于刑事案件中证物保管问题的批复》中提出的"至少保存15年"的规定处理。